航空学院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工科类)
西安航空学院交通运输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 |
交通运输 |
专业代码 |
081801 |
批准时间 |
2012 |
主干学科 |
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
修业年限 |
学制4年,最长学习年限以学校学籍管理规定为准 |
授予学位 |
工学学士 |
专业特色 |
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系统的飞行运行管理与机场运行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具备从事专业对应岗位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具有较强的协同决策、统筹规划和运行资源管控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应对复杂交通管控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能从事航空公司运行控制、航线分析以及机场现场运行指挥、机场运行资源协同管理和机场航务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培养目标1(行业综合能力):适能够根据自然科学、管理科学和安全科学知识,对航空公司运营管理和飞行运行管理中遇到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确定、分析和判断,并能借助合适的手段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对策。
培养目标2(行业专职能力):具有工程数理融合、多学科交叉运用能力,能胜任民航领域设计开发、生产技术、经营贸易以及科学研究等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作出贡献并获得自身的持续发展。
培养目标3(从业道德素养):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坚守职业道德,在工程实践中充分考虑法律、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坚持公众利益优先。
培养目标4(跨界从业能力):具备人文科学素养,适应多学科团队和跨文化工作环境,能够与同事、客户和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具有计划、组织、管理、实施不同类型项目的能力。
培养目标5(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全球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备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能够主动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能主动适应快速多变的国内外环境。
三、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民航运输管理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指标点1.1: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掌握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等相关知识和方法,形成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
指标点1.2:熟练掌握运用气象、飞机系统、飞机性能和航空情报等知识进行运行决策的方法,掌握制定航班飞行计划的程序和方法。
指标点1.3:掌握机场运行管理的组织过程和实施过程,掌握飞行程序设计、机场最低运行标准的基本知识,掌握航班的计划与管理,掌握机场交通管制的工作流程。
毕业要求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分析解决民航运输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2.1:能够分析发现航空公司与机场运行管理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识别与分解。
指标点2.2:针对实际民航运输工程问题,能够选择满足实际要求的数学模型,并能够运用数学原理对模型进行求解。
指标点2.3:能够对求解结果进行比选分析,选择最有效的方法。
毕业要求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民航运输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指标点3.1:了解民航运输发展和创新的社会背景和影响,掌握基本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
指标点3.2:能够独立完成航空公司生产规划设计的全过程,并对设计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毕业要求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4.1:能够应用文献检索工具及相关资源,获取民航领域理论与技术的最新进展。
指标点4.2:掌握科技论文写作方法与技能,能够独立完成科技论文写作。
指标点4.3: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和技能,应对航空公司与机场运行管理中突发的问题。
毕业要求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民航运输中的复杂工程问题,选择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模拟。
指标点5.1: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熟悉一门计算机语言,掌握一种行业应用软件系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够选择合适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
指标点5.2:能够运用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民航运输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设计、分析与仿真,并理解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航空运输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指标点6.1:能够理解工程与社会、历史、文化的关系和内涵。
指标点6.2:能够理解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能合理分析、评价民航运输中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毕业要求7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民航运输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指标点7.1:理解民航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
指标点7.2:理解民航运输活动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指标点7.3:具有民航运输实习和社会实践的经历,能够正确认识民航运输活动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毕业要求8 职业规范: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正确的工程伦理和价值观,能够在民航运输管理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指标点8.1:掌握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工程美学素养。
指标点8.2:掌握工匠精神内涵,能够在专业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毕业要求9 个人与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及负责人的角色。
指标点9.1: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指标点9.2:掌握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抗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指标点9.3: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能理解团队中的角色和责任,能够与其他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合作共事。
毕业要求10 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
指标点10.1:能够运用报告、图纸、设计文件等技术语言,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
指标点10.2:掌握民航运输专业英语术语,具有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指标点11.1:具备从事民航运输生产管理所需的经济和管理知识。
指标点11.2:具备对民航运输问题进行经济和技术综合分析的能力。
毕业要求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指标点12.1:能够通过信息综合独立地归纳、总结和凝练问题,并判断先验的局限性。
指标点12.2:掌握跟踪民航领域相关知识、技术和工具发展的方法,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人才培养标准实现矩阵
根据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构建课程体系,通过课程体系的实施实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本专业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如表4-1,表4-2、表4-3、表4-4显示本专业对毕业要求进行指标点分解后形成的教学环节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表4-1 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培养目标5 |
毕业要求1 |
√ |
√ |
|
√ |
√ |
毕业要求2 |
√ |
√ |
|
|
√ |
毕业要求3 |
√ |
√ |
√ |
|
|
毕业要求4 |
|
√ |
√ |
|
|
毕业要求5 |
|
√ |
√ |
√ |
√ |
毕业要求6 |
√ |
√ |
√ |
|
|
毕业要求7 |
|
√ |
|
|
|
毕业要求8 |
√ |
|
√ |
√ |
|
毕业要求9 |
√ |
|
√ |
√ |
|
毕业要求10 |
√ |
|
√ |
√ |
√ |
毕业要求11 |
|
√ |
√ |
√ |
|
毕业要求12 |
|
|
|
√ |
√ |
备注: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支撑用“√”表示。